>>>>
TEAM INTRODUCTION
/ 团队介绍 /
2025年全国现代服务业技能大赛——“客户观察杯”第五届客服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于5月8日在重庆圆满收官!赛后,我们与挺进全国20强的优秀团队展开对话,聆听他们的参赛经验与心得分享。
本期,我们荣幸邀请到本次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团队——来自诚伯信息有限公司的“诚伯小马达队”!团队成员:陈玲、杜静、朱文君。
>>>>
展开剩余89%/ 访问过程 /
INTERVIEW PROCESS
以下文字节选自视频内容,更多精彩请前往“客户观察”公众号/视频号观看视频
以下文字节选自视频内容,更多精彩请前往“客户观察”公众号/视频号观看视频
《客户观察》的朋友们,大家好!我们是来自诚伯信息有限公司的“诚伯小马达队”。
陈玲(以下简称“陈”):我是数据分析赛道的陈玲。
杜静(以下简称“杜”):我是服务管理赛道杜静。
朱文君(以下简称“朱”):我是服务技能赛道朱文君。
Q
请与大家分享一下参加本届客服职业技能大赛的整体感受,从初赛一路闯进总决赛的过程中,有哪些特别难忘的瞬间?
陈:逐光而行,我们在客服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淬炼成长。初赛阶段,海量的理论知识考核犹如一场“头脑风暴”。复赛,竞争愈发激烈,每一位选手都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。
比赛过程中,随着深入交流,我们愈加学会了倾听彼此的想法,发挥各自的优势。有人擅长数据分析,便负责整理用户需求数据;有人熟悉服务流程,就主导框架搭建。在连续几天的头脑碰撞和熬夜修改方案后,我们终于打磨出一套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服务体系。
当方案得到认可,成功晋级总决赛时,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,也正是那一刻,我们对后续比赛充满了信心与期待。
杜:总决赛的舞台,高手云集,压力可想而知。关关难过关关过,不论是案例演讲还是即兴问答环节都充满挑战。
备赛和参赛时,我的大脑飞速运转,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行业趋势逐个应对,问答的过程中,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声音从微微颤抖逐渐变得坚定有力。
当听到台下响起掌声的那一刻,所有备赛的辛苦与压力都化作了聚光灯下绽放的笑容。
朱:回顾这段历程,特别难忘的瞬间还有很多:在备赛时,与其他选手交流经验、互相鼓励;在比赛间隙,观察学习优秀同行的表现;在获得成绩时,与团队成员热烈庆祝……这些瞬间不仅是我们成长的见证,更让我对客服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。
客服职业技能大赛,是一次挑战,更是一次蜕变。未来,我们会将比赛中的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继续在客服领域发光发热!
Q
通过参加本届大赛,各位分别有哪些收获和成长?这些收获和成长对未来的工作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?
杜: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 “用双线思维管理服务”—— 既要关注流程标准化,也要保留服务温度。比如在设计投诉处理流程时,过去我更侧重时效指标,现在会加入“客户情绪缓解率”等柔性指标。
未来我会把比赛中打磨的“动态资源调配模型”应用到实际工作中,让团队在面对突发客诉时,既能快速响应,又能保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。
朱:比赛让我意识到,“沟通技巧的天花板是同理心”。以前我追求话术的 “完美应答”,现在更注重 “先处理心情,再处理事情”。
针对我们实际的工作场景,我们特意设计了“慢语速 + 重复确认 + 主动兜底”的沟通策略,这种基于用户画像的差异化服务,让我在日常工作中能更快打破客户的心理防线。
未来我会把比赛中的情景模拟经验转化为内部培训素材,帮助新人更快掌握“千人千面” 的服务技巧。
陈:参赛让我跳出了“数据孤岛”思维,真正理解了“数据价值在于驱动行动”。
以前我习惯输出漂亮的分析报告,现在会主动追问:“这个数据能让一线同事的工作效率提升吗?能让客户等待时间缩短吗?”
未来我将致力于推动建立“服务痛点-数据监测 -策略优化”的闭环机制,让数据不仅是报表上的数字,更是服务升级的指南针。
Q
作为团队参赛,团队协作一定是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。你们是如何进行团队分工的?每位成员在团队中分别承担了哪些重要角色呢?
陈:参与紧张的比赛本身就是难得的体验。一支成功的团队,往往具备发掘成员潜力的眼光——通过精准匹配个人特质与工作内容,将个体优势转化为团队战斗力。
不仅要让任务分配契合大赛要求,更要以高效执行推动目标落地;同时借助定期沟通与实时反馈机制,确保团队协作同频、问题解决同步。
这一过程既淬炼专业技能,更磨砺协同攻坚的能力,让每个成员在挑战中实现自我与团队的双向成长。
杜:在内容设计层面,需深度锚定比赛议题,搜集关联资料并精准筛选核心信息,将策略构想转化为具象化内容。通过团队成员协同发力与细节精研,在客服节技能大赛中彰显卓越的协作效能与专业水准。
朱:针对每一页PPT,我们会对数据支撑、案例实证与论证逻辑进行深度打磨,确保信息呈现清晰有序、重点议题鲜明突出,让评委与观众既能精准把握我们的观点内核,又能真切感知团队对客服工作的热忱与专业积淀,共同打造一场兼具专业质感与记忆点的精彩演讲。
Q
在客服工作中,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都必不可少。你们觉得在这次比赛中,自己展现出的最突出的专业技能是什么?这些技能在日常工作中是怎样积累和提升的?
杜:我展现最突出的是“服务流程建模能力”。日常工作中,我会把每一次客诉处理当作“流程优化实验”,比如将重复率高的问题归类,用流程图拆解每个环节的耗时和痛点,测试验证优化方案。这次比赛中,我们能快速输出可落地的服务流程,得益于平时积累的标准化流程模板。
朱:我的优势是“场景化沟通转化能力”。日常我会刻意观察不同客户的语言习惯,比如电商客户常用“亲”开头,金融客户更关注 “专业术语”,并把这些特点记录到“客户画像手册”。
此外,我每周会复盘3个典型沟通案例,用“角色扮演法”模拟不同应对方式,再对比录音找差距。这种“沉浸式训练”让我在比赛中能快速切换沟通模式。
陈:我擅长数据分析,也是项目中的“数据雷达”,日常工作中,我坚持每天花30分钟浏览客服系统实时数据,培养对异常值的“嗅觉”;同时主持一线晨会,了解数据背后的真实业务场景,避免分析脱离实际。
Q
请各位分别为下一届的参赛选手留一段寄语或者建议。
杜:客服职业技能大赛是一场“知与行的双向奔赴”。赛前别只盯着题库,多去一线蹲点观察真实客诉,你会发现课本上的“服务流程”,在现实中可能带着客户的温度与棱角。
请记住:最好的策略,永远生长在服务现场。
朱:比赛不是 “话术炫技”,而是 “用心程度” 的较量。练习时不妨多问自己:如果电话那头是我的家人,我会怎么说?这种“代入感”训练,比背100句标准应答更有力量。
另外,珍惜和队友磨合的机会,客服工作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团队共舞。
陈:数据分析的终点是“让人受益”。平时多和一线同事交朋友,了解他们的工作痛点,数据才能长出“服务的翅膀”。
比赛中遇到难题别慌,数据不会说谎,顺着逻辑链一步步拆解,答案自然会浮现。
希望下一届的你们,既能带着专业的锋芒,也能保有服务的初心——毕竟能打动客户的,从来不是完美的流程或漂亮的数据,而是藏在细节里的真诚。
▼
策划:淑宇、梦茹
编辑:淑宇、雨辰
发布于:浙江省大牛时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